保持战略定力 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范少军
天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毫不动摇坚持生态优先,毫不动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毫不动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天津建设。
坚持区域协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推进美丽天津建设。成立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工作协调小组,连续实施京津冀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引滦上下游生态补偿,拓展协同领域,建立执法互认、源头追溯、队伍联建制度,实施危废“点对点”跨省定向利用。
坚持改革创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基点上推进美丽天津建设。坚持“一年一部环保法规”,破解“两围”“两散”,创新总量指标“先用后补”“跨区调剂”“差异化替代”,实施园区项目“打捆”审批,推进保税维修再制造“政策升级”,支撑服务高质量发展。
坚持攻坚克难,在促进环境质量改善量变到质变的战略要求下推进美丽天津建设。坚持把蓝天保卫战作为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全面开展大气治理百日攻坚行动,以PM2.5控制为主线,实施“五源同治”;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坚持源头防控、风险防范“两个并重”,受污染土壤全部实现安全利用,筑牢首都生态“护城河”,守好一方主阵地。
坚持严守底线,在维护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基础上推进美丽天津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深度融合,连续5年打造国家生态品牌,成功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生态状况指数从一般提升到良好。
以先行区建设为引领 努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山东篇章
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范波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去年,国务院印发文件支持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山东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将以先行区建设为引领,努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山东篇章。一是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先行区建设的“强劲引擎”,聚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实施美丽山东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全力参与国家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打造全国重要的人才集聚高地和科创策源地。二是坚持把产业升级作为先行区建设的“坚实脊梁”,聚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在提高产品、工序能效和能源利用率上下功夫,在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上下功夫,努力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三是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先行区建设的“鲜明底色”,聚力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际化大都市 努力打造美丽中国上海典范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尚玉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打造美丽中国上海典范,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现代环境治理新路,美丽上海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在迈向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征程上,上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始终坚持高标准定位、推进全领域转型,坚持系统化治理、推进全要素提升,坚持一盘棋思维、推进全地域建设,坚持全过程参与、推进全社会行动,锚定目标、细化“施工图”,启动实施美丽上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上海将牢牢把握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统筹空间、发展、环境、人居、生态、安全、人文、科技、合作和制度等“十美”共建。通过优化发展保护格局、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加强治理保护修复、严控生态环境风险、开展全民共同行动、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健全政策保障体系,高标准谋划、高水平推进,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上海,努力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加快推进美丽成都建设
四川省成都市委常委、副市长 王志华
近年来,成都坚决扛起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时代使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累计建成天府绿道6505公里。二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优良天数增至300天,优良水体率提升至100%,荣获首届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三是不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做强人工智能等核心产业,成功举办四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确定首批24个近零碳园区试点。四是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开发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建强“智慧生态环境”系统。五是着力形成全民行动体系。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和环境健康国家试点,强化“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深化“碳惠天府”机制,参与用户超过220万。六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聚焦重点领域出台有关条例,设立50项绿色发展评价指标和25项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在党中央和省委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继续全力以赴保护生态、涵养生态、改善生态,奋力书写美丽成都新篇章!
开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 孙守亮
今年7月17日至18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系统阐明了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强调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开启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尤其是面对诸多新情况新课题,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改革思路、创新办法、务实举措推动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在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的与时俱进。
第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正本清源,坚持不懈学思想、强理论、明方向、增定力。坚持学深悟透用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从中汲取丰厚营养,善于在多重目标平衡中,寻求治理之方、破解之道,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第二,根深才能枝繁叶茂,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植根生动实践,坚定不移支持开展探索、充分发挥首创精神。关系群众健康安全和生活品质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要抓好办实。只有让基层和群众当好首创者,美丽中国图景才能真正动起来、活起来。第三,美丽中国建设得成于久久为功,必须锚定目标、保持耐心、树好导向,坚忍不拔抓推进抓落实抓成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打好标志性重大战役、实施引领性重大工程、开展示范性重大行动、优化基础性重大政策,在攻难点、增亮点上下功夫,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
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自然资源力量
自然资源部综合司副司长 张建军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的“四个重大转变”,深刻阐述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正确处理的“五个重大关系”,全面部署新征程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六大战略任务”,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自然资源系统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按照“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自然资源工作定位,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努力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自然资源力量。一是全面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二是落实全面节约战略,着力提高各类资源利用效率。三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四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积极支持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推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五是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抓好重大改革任务攻坚克难。六是加强生态治理国际合作,讲好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中国故事,拓展生态文明伙伴关系网络。
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副司长 齐兵强
我国水资源相对短缺且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保障供水安全并维系良好生态,促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使命。
近十年来,我们坚持“四水四定”,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全国用水总量总体稳定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大幅提升;确定了171条跨省河湖和415条省内河湖共957个断面的生态流量目标,将生态流量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守住的底线;推进江河流域水量分配,作为地表水开发利用的控制红线。
加强江河湖泊保护修复,京杭大运河2022年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永定河断流26年后2021年实现全线通水,白洋淀近年来水面面积稳定在250平方公里以上;推进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2022年底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较2018年同期总体上升2.25米,深层承压水水位总体上升6.72米,京津冀地区地下水供水占比由2018年的51%下降至35%,治理区近90%的区域初步实现采补平衡。
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管理需要进一步落实好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强化河湖生态复苏,努力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探索和推广可复制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秘书长 刘青松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了一批示范样板,探索和推广可复制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基于对典型案例和经验模式的凝练总结,初步归纳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五种类型。
一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的制度引领型。注重发挥体制机制的引领作用,通过构建完善生态文明综合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建设体系,创新环境经济政策手段等,统筹引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二是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绿色驱动型。重在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实现产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三是以守护绿水青山为核心的生态友好型。着重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造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四是以提升生态资产为核心的生态惠益型。主要依托特色生态资源,推动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开发生态产品,推动多样化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五是以特色文化为基础的文化延伸型。重点植根于传统文化土壤,培育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打造特色生态文化产业等。
凝聚共识 构建话语 讲好故事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 孙明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高度自觉性、凝聚广泛共识性。在这方面,不仅要有国内共识,而且要有国际共识。
中国形象的塑造需要叙事的加强和话语的构建,美丽中国建设的成绩正是生态文明叙事和生态文明话语全面提升的有力抓手和可行路径。一是有力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彰显中国重信践诺、笃行不怠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二是有力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优势,全流程、成体系地对外宣介美丽中国建设经验,是让外界全方位、深层次了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最大制度优势的有益尝试。三是有力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磅礴伟力。在破解“既要经济发展,又要环境保护”的人类现代化难题方面,我国作出的有益尝试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亮丽名片。
讲好全面建设美丽中国故事,一是依托平台强化引领,在多边平台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等机制中,宣介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全球治理进程注入强大动力,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二是贴近生活扩大影响,挖掘、传播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故事,多维呈现美丽中国故事的典型代表;三是把握热点阐明立场,尊重传播规律、把握舆论热点,以生态文明领域的重要活动和重要事件为契机,针对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切热点,讲态度,精准做好美丽中国建设的国际传播。
健全美丽中国建设的法治保障
中国政法大学检查公益诉讼研究基地主任 王灿发
美丽中国并不仅仅是环境的美,而是外在的美、内涵的美和制度保障美的统一体。可以将美丽中国理解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过程中分阶段呈现的外在环境、内涵发展和制度保障的美好状态,也是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目标。美丽中国建设的法治保障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四个方面。
美丽中国建设的立法不同于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也不同于生态文明建设法治。美丽中国建设保障立法需要更加注重保护性立法、流域性立法、区域性立法、地方性立法、公益性立法、鼓励和激励性立法、标准和技术规范性立法。美丽中国建设的执法保障,需要注重不同部门的联合执法、流域性执法、与司法的联动执法、执法能力建设和执法的规范性。美丽中国建设司法保障,需要进一步优化司法机构设置、加强环境司法能力建设、拓展公益诉讼范围、大力发展恢复性司法、切实规范环境司法程序。美丽中国建设的守法保障,需要单位和个人自觉学法、懂法、守法,践行绿色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各自的贡献。
建设美丽中国 打造生态暖城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吉日木图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暖城”鄂尔多斯以“建设国家生态治理典范”为题,写下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美丽答卷。
一是打造生态“暖城”。建设林业生态7980万亩、涵养水源240多亿立方米、创造生态资产5000亿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展现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鄂尔多斯的生动实践。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治理率分别达到43%和73%,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向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为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二是塑型绿色“暖城”。治理增绿守牢生态底线,严密法治建设护航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先后出台6部生态环境地方性法规;完善制度建设助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每年实施污染防治攻坚任务1000余项。全面构筑世界级能源、现代煤化工、新能源产业体系,高标准建成全国首个零碳产业园,引进国内首批首个千万千瓦级“沙戈荒”风光火储新能源基地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三是建设活力“暖城”。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现绿富同兴,推动鄂尔多斯迈入万亿GDP“俱乐部”。打造“五心”营商环境品牌,获评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全力建设祖国北疆“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生态、吉祥家园。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努力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兴安力量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副专员 黄志富
大兴安岭肩负着维护国防安全、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的责任,近年来主要做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继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大兴安岭地域辽阔、生态优良,是国家层面确立的重点国有林区,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是寒温带优势资源富集区,是生态康养找北寻源旅游资源集聚区,是国内唯一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区和仅存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
二是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狠抓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推动林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持续巩固13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重大成果。
三是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动生态兴安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覆盖率达87.76%,森林和湿地每年创造生态价值近8000亿元,年均固碳量1656.94万吨。全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漠河市、呼玛县、塔河县等多市县先后获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
四是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兴安力量。强化顶层设计,科学擘画林区生态蓝图。勇担绿色使命,扎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速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长沙力量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周志凯
长沙作为湖南省会城市,是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长沙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长沙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谋划和推进,统筹做好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工作,在绘就美丽中国画卷中展现长沙实践、彰显长沙担当。
新征程上,长沙市将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更新思维、转换思路,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持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长沙力量。一是建设更美的生态人居环境。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和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生态高地。二是培育更广的绿色发展方式。促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发展活力足、竞争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生态产业体系。三是构建更优的生态空间格局。以空间、总量和准入环境管控为切入点落实“三线一单”,深化长株潭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四是构筑更牢的生态安全屏障,构建“一江六河、东西两屏、南心北垸”的生态安全格局。五是实现更高的现代化治理水平。形成从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到损害赔偿的全链条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环境治理能力。